第474章关宁军来了 (第1/2页)
顶点小说网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顶点小说网zhbhschool.com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屈原是楚国人,他对楚王忠心耿耿,内举贤才,修明法度,本是一个人才,但他因为被楚王怀疑,流放到汨罗江畔,投江而死。忽然,洪承畴想到,屈原本是楚国人,不曾投降敌国,因为忠诚而死,会得到后世之人的推崇和纪念。而自己投降满清,本来就是叛徒,现在又被新主猜忌,流传到后世也无人同情自己,只能成为别人的笑柄,一个可怜可悲的贰臣,想到这里,他心中难过的无以复加。
他已经判断出来,多尔衮是斗不过范青的,这次入关,多尔衮必会全军覆没,甚至自己能不能保住性命都不可知。自己随着清朝军队,如果再被大顺俘虏,押送回京师,自己还有什么颜面再去面对京师中家人和熟人。与其受尽屈辱而死,不如现在就死。
洪承畴痛哭一场,想起伍子胥因为进忠言不成,反而被楚王猜忌,逼他自尽。伍子胥在临死前说,把他的眼睛挖出来,挂在城门上,看越国怎么灭掉吴国。”于是也在一张白纸上写到:“抉吾眼悬军帐外,以观流贼之破清也!”随后在帐中悬挂一条腰带,上吊自尽了。
中午,洪承畴的侍从给他送饭,才发现他的尸体,立刻去向多尔衮报告,同时把这封遗书也呈给多尔衮。多尔衮怒气未消,看了这封遗书之后,认为洪承畴是在诅咒清军必败,心中更加恼怒。不许人厚葬洪承畴的尸体,只让士兵用席子一卷,拖到荒郊野外了事。
此后三天,徐文作为大顺军的和谈使者,在清军的京城之间来往不断,最后终于敲定了银子的数目,大顺军赔偿清军银子和布匹各二百五十万。正当多尔衮和清军上下将领都在做着大捞一笔的美梦的时候,不知道一场风暴已经向他们席卷而来。最先到来的是从山海关过来的吴三桂。
李牟作为钦差出使山海关之后,始终没有回到京师,而是一直在劝说吴三桂,同时把大顺军最新的动向告诉吴三桂。所以吴三桂虽然远在山海关,但对京师内外的战斗十分清楚。
通过这场京师之战,吴三桂已经看清楚了,大顺军实力强劲,京师百姓士绅拥护,还有范青英明决断,有天下之主的能力。在李牟把湖广、陕西等处的援军情报透露给吴三桂之后,吴三桂已经预料到满清必败,所以下决心西进,投降大顺,帮助大顺朝一同进攻满清,这与历史上吴三桂的汉奸表现完全相反,是历史的重大改变。
永昌元年十月二十一日,是决定多尔衮命运的一天,也是决定此后千百年历史命运的重要一天。
这日清晨,吴三桂的关宁军从东方而来。因为京城被清军严密包围,所以他的大军只驻扎在距离京师几十里外的一处地方,和围困西面城墙的清军只隔着一片河滩。吴三桂的大军迅速扎营和清军隔着河滩互相打炮。吴三桂从山海卫中也带来了数百门大小火炮,其中有五六尊红衣大炮,也是一样的威力强大。每发一炮都能使大地震动,雷一般向天边滚去,在北面山峦上产生巨大的回声,威势惊人。
天亮之后,双方隔着河滩,也各自看清了对方的阵势。清军和吴三桂是老对手了,多年对战,彼此非常熟悉,此刻看对方严整的阵形,果然还是如以前那般,只是吴三桂队伍中的旗帜,再也看不到“明”字了,统统换了了“吴”。
在两军对峙的中间,是一条已经干涸的河道,河床十分宽阔,里面分布着大大小小的石块,十分利于双方士兵鏖战。
炮声在河岸两侧不停的轰鸣、发射,混杂着角声、人喊、马嘶、河滩两岸声音沸腾,空气紧张。
此时,在京师中,城墙上下,刘芳亮、红娘子、陈永福等人也在紧张的注视着战场。他们当然得到情报说吴三桂要过来投顺,不过,吴三桂向来狡诈,他是否真心投顺,众将将信将疑,还要看吴三桂与清兵的对战,才知他的心意。
清晨,吴三桂饱餐一顿,穿好盔甲,大踏步走出辕门,带着三四百亲兵,在阵地前巡视一番。关宁军是大明朝仅存的一支精锐部队,号称关宁铁骑,军队素质远超内地明军,在边军中也是首屈一指。吴三桂在隆隆的炮声中,沿着河滩东岸走了一圈,只见麾下众将士,士气饱满,战意十足,心中十分满意。
这次投降大顺,夹击明军,吴三桂倾巢而出,将三万关宁军全部带来,此刻约有两万人在河滩东岸上布阵,步骑都有,掩映在稀疏的林木之中。在主营中还留有一万人马,随时可以出战。
山海关原来布防在城头,防御清军的七八门红衣大炮都被吴三桂拆卸下来,连同其他火炮一起拉了过来,所以此刻与清军的炮战,关宁军并不落下风。
日上三竿的时候,双方已经准备开始交战,彼此默契的停止大炮,准备随后更猛烈的激战。
吴三桂趁着这机会,再次来到阵地前,把以杨坤为首的百余名大小将领校尉再次召集到阵前,大声说道:“咱们汉家男儿,守土卫国是咱们的本分。现在关外满清异族趁着咱们国家混乱,进入内地,围攻京师,妄图占领咱们汉人天下。一旦他们成功了,就会奴役咱们汉人,逼着咱们汉人服从他们的统治,更改风俗,剃发易服,俗话说,‘身体发肤,受之父母’,咱们都是中华好男儿,宁可死了,也不能受这等屈辱。”
吴三桂非常聪明,他是来投降范青的,所以对范青逼死崇祯皇帝,改朝换代的事情只字不提,反而一再强调满汉分别,民族矛盾。